close




 


遠渡重洋


●有一個小女生,媽媽是印尼籍,家裡務農。媽媽總叫


她把多出來的辣椒拿去給養雞的嬸嬸餵雞,但小朋友發


懶,就和媽媽說火雞就是雞吃了辣椒後噴火變成


,那可不得了!媽媽信以為真只好不派小孩辦事,


孩逃了勞役還說媽媽怎麼這樣傻,旁邊看著的父親卻提


醒孩子,「媽媽不傻,只是天真與純善,國語也許


不通,但貼身打點生活的瑣事卻沒有馬虎過。」


還有「母」語。我們總把自己第一個學會的語言歸功於


母親,稱為媽媽的話,因為媽媽總是我們牙牙學語的時


候最貼近的親人。


然而,新移民媽媽有點不一樣:在台生根,孕


育下一代,日復一日的日常操練與學習中,漸漸除了自


己的母語能力,多還能操流利的國、台、客語,內化好


幾聲道的語言規則於一身,只是多少還帶著自己的家鄉


腔,不甚「標準」。於是媽媽的語言,因為移動與愛,


與一般台灣媽媽不太像。


有一位小朋友寫著:「雖然媽媽來台灣那麼久了,即


使說是她的第二個家也不為過的那樣久,她說的國語卻


還帶有濃厚的腔調,有一些字我怎麼教她都不會。」


「早點」總會說成「早點心」「懶得動」總會說成「懶


惰動」。那麼簡單的語句媽媽都學不會,讓孩子很難有


耐心。不過,「等到」小朋友自己開始練習說印尼話,


喔!那個捲舌彈音怎麼樣都彈不好,這才發現要用一種


全然不同、不熟悉的方式說話與理解邏輯真是很困難。


簡單的檢討,道理也很單純。學習新語言,總會帶


著自己的母語腔,國語、台語與台灣國語共存在台灣,


我們自己聽得很習慣了,知道那是一份想要溝通與對話


的體貼與認真,還有克服自己也知道說得不夠輪轉的害


羞。然而,對於abc國語、印尼國語、越南國語、菲律


賓國語…...不去挑剔又有這麼難嗎?


許多文章寫出外籍媽媽的人生旅途,也包括心路歷


程。從女孩長大成人,遠渡重洋來到一個陌生地,從零


建立家園與「誕出」家人,媽媽也許不太提自己娘家的


事給孩子聽,但母子連心,孩子敏慧的心眼總會知道「媽


媽看起來總是快樂,但有時看著她眼神中的矇矓卻令我


不解與心酸。我猜她在想家。在這個家想著那個家


是每一個離過家的人總會有的時刻。


「新移民」媽媽的生活故事,更沒有在任何「優秀」


的範本中見過!隨著年歲漸增了解,我相信每一個留下


痕跡的孩子將來也會明白:


許多事情沒有辦法模仿,


藉著人生足跡一步步的走下去,


從生活中感受困惑到體貼的過程,


回頭才更能發現自己的獨特,


從感恩中逐漸茁壯。


:白宜君 水雲改編


《水雲禪說》→


如果以感恩的心態面對一切,


即使遭遇失敗,人生也會變得異常精采。


感恩是富裕的人生,它是一種深刻的感受,


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,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,


發掘出無窮的智能。


感恩,


是幸福的起點,也是奮進的源泉。


因為感恩,所以惜緣、惜福。


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,


最大的受益人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。



 


 


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悠然絲絲入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