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道何親,惟德之親,
鬼神何靈,因人而靈。
你要的籤
●兩座相鄰的山頭,北山和南山;兩座相似的廟宇,
北廟和南廟;兩個同樣老的和尚。
不同的境況,南廟終年香火不斷,佛香繚繞,
北廟卻冷冷清清。
北邊的香客寧可翻山越嶺爬過兩座山,或者開著私家車
繞過兩條盤山公路,也要到南廟燒香。眼看香客越來越
少,香火越來越薄,北廟的老和尚坐不住了,帶了足夠
的乾糧,獨自下山、上山,他想到南廟看個究竟。
入夜,山里一片靜寂,兩個老和尚坐在廟外的
石桌前品茶。北廟的老和尚一臉迷惘說道:
「論廟宇,北山比這兒修得要好,
論誠意,我認真接待每位香客,不敢絲毫懈怠。
為什麼這兒香客如織,而北山卻寥寥無幾呢?」
主人笑而不答,起身續了一壺竹葉青,裊裊水霧中,
取出了白日所用的佛簽說道:「來,抽一籤!」
北廟的老和尚猶豫了一下。
認真地取了一支說:「上籤。」
主人看也不看籤上的內容說:「再抽一簽!」又取一籤
還是上籤。主人把籤放到一旁,還是不看說:「再抽!」
仍是上籤。北廟的老和尚拿籤的手停留在半空中,
狐疑地看著主人說:「怎麼還是上籤呢?」
「接著抽!」這次,北廟的老和尚索性取了三支,全是
上籤!難道……他大驚,而後大怒:「這不是愚弄香客
嗎?世上之事天有陰晴,月有圓缺,事有成敗,為何不
按佛意如實相告呢?」主人笑著搖搖頭:
香客何以求佛呢?或為情所困,或為功名利祿所擾,心
亂如麻,舉棋不定,需要佛祖指點迷津,授以佛意。
一支上籤,對處於灰色中的世人來講,無異於一世的佛
光,它帶給世人的是人能全、事能圓的堅定信念,世人
會因為一支上籤點亮心靈之燈,掙脫紛擾,分辨是非,
以足夠的信心和勇氣迎接生活。
心有七竅,還有什麼比信心更重要呢?
世上之事本一善一惡,告訴世人摒棄惡念,
一心向善,方可成功,
如此而已,怎能說是愚弄呢?
●唐代的李翱十分崇尚唯嚴禪師的德行,所以在他任
朗州刺史時,曾多次邀請唯嚴禪師下山參禪論道,然而
都被唯嚴禪師婉言謝絕了。沒辦法,李翱只得親身去拜
見唯嚴禪師,去的那一天,正好碰上禪師在山邊的樹下
閱讀經文。
雖然是太守親自來拜訪自己,但是禪師卻毫無起
迎之意,對李翱表現得不理不睬。見此情形,侍者便提
醒唯嚴說:“太守已等候您很長時間了。”
唯嚴禪師只當沒聽見,只是一個勁兒地閉目養神。
李翱偏是一個性子火暴之人,他看禪師這種毫不
理睬的態度,就忍不住怒聲斥責道:
“真是見面不如聞名!”說完便甩著袖子想離開。
這時候,唯嚴禪師才慢慢地睜開眼睛,慢條斯理
地問:“太守為什麼會看中遠的耳朵,
而輕視近的眼睛呢?”
這話是針對李翱“眼之所見不如耳之所聞”
而說的。李翱聽了也很吃驚,忙轉身拱手謝罪,
並請教什麼是“戒定慧”。
“戒定慧”是北宗神秀宣導的漸修形式,即先戒
而後定,再由定生慧。但唯嚴禪師是石頭希遷禪師的法
嗣,屬於惠能的南宗,講究的不是漸修,而是頓悟法
門。因此,唯嚴禪師便回答他說:“我這裏沒有這種
閑著無用的傢俱!”李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,
只得問:“大師貴姓?”唯嚴禪師說:
“正是這個時候。”
李翱更糊塗了,他只好悄悄地問站在一旁的寺院
總管,剛才大師回答是什麼意思?總管說:“禪師姓
韓,韓者寒也。時下正是冬天,可不是‘韓’嗎?”
唯嚴禪師聽後說:“胡說八道!若是他夏天來也
如此問答,難道‘熱’嗎?”
李翱忍俊不禁,笑了幾聲,氣氛頓時輕鬆多了。
他又問禪師什麼是道。唯嚴禪師用手指指天,
又指指地,然後問他:“理會了嗎?”
李翱搖搖頭說:“沒有理會。”
禪師又說:“雲在青天水在瓶。”李翱還是不
解。唯嚴禪師的“雲在青天水在瓶”大約有兩層意思,
一是說,雲在天空,水在瓶中,正如眼橫鼻豎一樣,都
是事物的本來面貌,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。你只要領會
事物的本質、悟見自己本來面目,也就明白什麼是道
了。二是說,瓶中之水,猶如人的心一樣,只要保持清
淨不染,心就像水一樣清澈,不論裝在什麼瓶中,都能
隨方就圓,有很強的適應能力,能剛能柔,能大能小,
就像青天的白雲一樣,自由自在。
這時,突然一道陽光射了下來,正巧照見瓶中的
淨水,李翱頓有所悟,不禁隨口念了一偈:
練得身形似鶴形,千株松下兩函經。
我來問道無餘說,雲在青天水在瓶。
不知他是領會了唯嚴說的禪機呢,還是在讚美老
禪師說得好,抑或是說老禪師道行高。
反正這首詩成了千古絕唱的禪偈。
唯嚴禪師開始故意不理睬李翱,是想挫挫他的傲
氣和火氣,以便投入參禪問道的心境,最後見他氣和、
心平之後,這才對他說了入道的真諦:
雲在青天水在瓶。
“雲在青天水在瓶”是禪宗師父們最愛拿
來啟發學人的一句詩偈,以此告訴人們要保持一顆榮辱
不驚、物我兩忘的平常心。因為,在禪宗看來,平常心
就是道,就是禪。
“平常心是道”這種說法,最早是由馬祖道一
禪師提出來的,在他的語錄中赫然寫著:
“無造作,無是非,無取捨,無斷常,無凡無聖。
只今行住坐臥,應機接物,儘是道。”
什麼是平常心呢?實際上,平常心就是指一種順
其自然、不加強求的心態,也就是要睡覺時就睡覺,要
坐立時就坐立,熱的時候取涼,寒的時候取火,沒有分
別矯飾,超越染淨對待的自然生活。禪宗所說的
平常心,是本來清淨自性心的一種全然顯現,
它與今人所說的平常心還是有一些差別的。
但是,無論是禪宗所說的平常心,還是今人所講
的平常心,多半都是指人生的一種良好的修養,當然,
如果你不具備一定的閱歷和胸襟是很難做到這一點
的。古有明相范仲淹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
今有李嘉誠先生的“好景時,決不過分樂觀,
不好時,也不過分悲觀”,
這些都是平常心的真實寫照。
在現代社會,社會物質財富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
高度,但是人們對物質財富的追逐和渴望也超過了以往
社會的任何時期。按道理說,在社會允許的範圍內,追
求一定的物質財富,這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準,這
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。但是,正所謂欲壑難填,有些
人一味地追逐生活享受,卻拋棄了一顆寶貴的平常心。
具體表現就是浮躁、急功近利,而且還經常背信棄義、
過河拆橋、見利忘義等。
當然,執著於物質享受,肆意拋棄平常心的人,
只是那些不善於處世的少數人。在生活中,還是有許多
善於處世的人,他們能夠持有一顆平常心,不以物喜、
不以己悲,有容乃大、無欲則剛;他們相信成敗只是過
程,努力自有回報,因而看淡成功,追求不止。
可見,平常心有利於人們清醒地認識社會和自己
的人生,有利於保持一顆從容淡定的良好心態,而且更
有利於人們實現自己的偉大志向。所以說,還是儘快地
練就一顆平常心吧,這對於完美處世是大有裨益的!
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
平常心不單是一種心胸豁達的表現,更是一種做人的境
界。在人的一生中,必然伴隨著坎坷、困境,因而要學
會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。而且,平和的心態能消除偏狹
和狂傲之氣,舍去浮躁和虛華,以一顆平常心直面人
生,人生就會變得更加平靜和淡定。
《水雲禪說》→
{平常心}就是積極的生活,自然的面對。
試著去享受生命中的自然。
以平常心看待世間的無常。
|
|
|
|
悠然絲絲入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留言列表